社会生活环境
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决定因素
孙玉良
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比较多,有遗传、环境、教育等。青少年心理健康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中起决定作用是社会环境。青少年的主要社会生活环境是家庭和学校,所以这两方面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一、家庭是影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前题和基础
家庭是青少年生活成长的第一个环境,同时又是生活时间最长的环境,充分的时间可以使青少年和家庭成员朝夕相处。家长做为孩子的第一个老师,他们的人格修养,文化素质、教育态度、教育方式方法等等都有意或无意地影响着青少年良好心理健康起着重要作用。实践表明:在同情、支持与合理环境长大的青少年心理一般正常,而那些受挫折、专制、矛盾冲突以及来自父母与环境诸多压力的青少年一般会产生更多的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
在家庭中,家长的人格和文化素质是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的首要条件。青少年心地善良,纯洁无暇,并具有模仿体性,家长的言谈举止,生活方式无时不在影响着孩子的个性特征,道德品质、学习态度、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等。所以提高家长的自身人格修养和文化素质,可以对不利于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进行早期预防。
在家庭中,家长的教育态度和方式是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是青少年最亲密的社会群体,家长和孩子之间具有血统的亲密感情,理所当然,家长对孩子倾注了关心和爱抚,这是青少年成长的坚实基础,可是我们的父母们望子成龙,最让父母受不了的是担心孩子学习不用功考不出好成绩。孩子只要用功学习,要什么给什么,可谓“溺爱”至极,如果考不出好成绩,父母担心的事情一旦变为现实,他们就往往对孩子施加压力、讽刺、挖苦、乃至打骂。这些儿童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父母的爱,自然会经处于紧张忧虑之中,这样,不会使他们心理健康得到正常发展。唐山开滦赵各庄第四小学五年级学生彭淑艳,在1998年4月23日教学模底考试中得了30分。当老师一宣布成绩,她伤心地哭了。并和同学说,又没考好怎么活呀!去年她的一次数学考试不及格,她母亲狠狠地把她打了一顿,期中考试又不及格,她母亲生气地说:“再考不好,家里就不要你了”,她到了学校后,老师说:“下次再考不好,把家长找来,让家长把你领回去”!
这次,班主任让她把试卷带回去,请家长签字。小淑艳怕伤了父母的心,没有把此事告诉父母。4月23日上午,班主任发彭淑艳的试卷没有家长签字,中午放学时,让她捎话,请家长下午到学校来一趟,彭淑艳父母出差了。
第二天上午,小淑艳趁家没人自溢身亡。她年仅12岁。这件不幸的事,既说明了教师有一定的责任,同时也说明了父母的教育方法粗暴,而使孩子失去了家庭的温暖和生活下去的勇气。正如大的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的那样:“没有父母之爱的儿童,所培养出来的人,往住是有缺陷的人”
在家庭中,如家庭结构不稳定。如父母离异:家庭关系紧张,如经常冲突等都可以成为青少年儿童心理创伤的背景。
第二、学校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健的关键因素
学校是青少年生活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特殊环境,它的教育、管理、人际环境等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青少年中一些心理和行为方面的问题本身往往由于学校教育中的缺点和不足造成的。
教育和教学中,学生的心理紧张度是保持心理健康的指标。从心理卫生的角度讲,教育和教学的艺术在于掌握适宜的紧张度。如果适度的精神压力和紧张情绪下学习效率最高,然而在精神压力过高,则会产严重焦虑,必然失去学习信心。比如新入学的学生,从以游戏为主导活动变成以学习为主导活动,往往难以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突然紧张起来,易出现心理不平衡或心理冲突,既使到了稍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完全适应了学校的学习生活,但过分的限制和过分的要求,也只会压制学生的情绪,无端造成学生的心理紧张。对于不同神经类型和个性特征的青少年,如果教育态度和方法不当,就更容易出现心理障碍。有的学生因智力上缺陷往往导致在学习上出现挫折:有的学生因性格内向,不善交际,害怕在公开场合出头露面,往往导致在各种学习场合表观出害羞,甚至高度焦虑。
目前,教育和教学目标设立的整齐划一是造成青少年不健康心理的一个重要因素。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讲,使每个学生都一个能够达到的,但又需经过一定努力才能达到的学习目标,学生才能体到成功的快乐。“跳一跳,摘下的桃子才有味道”。可是我们的教育目标,是整齐划一的,即不管哪类学生,目标要求都是一致的,这就必然走向两个极端,优秀生可以产生上进动力和求知的兴趣;后进生则失去兴趣,产生了自惭形秽的感觉。但有时提出的目标也不一定适用于优秀生,如果目标过低,缺乏战性的要求,也往往使他们养成疲沓的工作作风和学习习惯。对后进生提出的目标过高,他们不仅仅会失去上进的动力和学习兴趣,甚至还可能产生厌世轻生的念头。1998年5月7日早读课上,新疆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学附小六年级12岁的小学生李星睿,因没按要求补写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抄写课文《梅花魂》,受到教师的批评。班主任派李星睿的同学打电话叫其父李小平,让李小平将儿子带回家补家庭作业,并罚他将语文课本从第一课一直抄到第十八课。当中午13点40分,李小平夫妇回家发现儿子横躺在客厅门前,一条红领巾挽成一圈,一头套在离面约90公分的门把手上,一头套着儿子的脖子,夫妇抱起儿子直奔医院抢救,终因发现太晚抢救无效而亡。李星睿在自杀事件,一方面反映出教师在教育方法上的简单粗暴,另一方面也说明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亟待加强。所以,我们对后进生,应适当降低教学要求,对他们的每一点进步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可以使他们不断增强上进求好的信心,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心,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内在积极的潜力。
第三、教师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主导因素
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学校应当成为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它充满温暖阳光和香甜的甘露。教师对每一个学生寄予期待,尊重和爱护学生人格,理解和信任学生的力量和能力,谅解和宽容学生不可避免出现的缺点和错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健康地成长,使学生的人格得到不断完善。
教育教学中师生关系紧张是引起学生心理失调的重要的原因。师生关系紧张,教师就不可能尊重和热爱学生,就不会去理解和宽容学生,他们不但不能帮助学生上进,而且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起相反的抑制作用。所以,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来说,教师是重要的社会环境因素,而且又是主导因素。
教师的心理不健康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教师的职业决定了他们每日每时都要接触学生,在传道授业中难免接触形形色色的学生,有的学生爱戴你,有的学生依赖你,有的学生欺骗你,有的学生捣乱你,有的学生敌视你,诸此等等。这一切都不可避免会引起教师的情绪紧张和痛苦,自觉不自觉地,或多或少地迁移到学生身上,这样就必然造成师生关系紧张,进而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难怪有的心理学家说,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危害不亚于传染病的教师对学生身体健康的危害。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具有高度心理健康和稳定情绪,保持在任何情况下能自觉地将个人的不健康的情绪消除在学校之外。
教师的专制作风对青少年的心理健起消极的作用。教育教学实践证明:民主教师能使学生得到教师理解、宽容、公正,友好、教师既是良师又是益友,乐意与学生共同磋商、共同学习,共同讨论,互相帮助,达到教学相长,在这种民主气氛下,学生的心理健康大为增进。专制的教师,对学生态度严厉,要求强硬,控制死板,隔断师生关系和学生相互之间的关系,造成了学生的心理紧张,情绪低落,甚至出现神经过敏,相互攻击。
教师的主导作用直接影响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学生作为集体的成员,既有与其他学生合作的一面,又有竞争的一面,而竞争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专制的教师往往把竞争引到不利的轨道,诱发出不适量或不适度的竞争,仍然可以造成学生的心理紧张和焦虑,后进生的退缩情绪,甚至导致敌对,报复的行为。
学校也是心理治疗的“医院”,教师应成治疗心理病的“医师”。由于早期经验亲子关系的剥夺、家庭冲突、父母人格问题或其它各种生理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有的青少年在入学时就已表现出种种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有的在学校的高一年级里突然出现的心理失调或心理障碍。教师有责任协同家长,找有关心理医生来鉴定,以便更地预防和治疗。
综上所述,在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的社会生活环境中,家庭是前提和基础,学校是关键,教师起主导作用。同时,他们又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