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设置
教 学 常 规
时间:2019-11-26 编辑:本站

  教 学 常 规

  

  常规教学是教师遵照教学大纲,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教学的原则性指导意见,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始终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把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素质培养贯彻始终,注重培养能力和开发智力,分类指导,因材施教,培养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

  

  一、制定教学计划

  

  1、各教研组、任课教师应在学期初制定好教学工作计划,任课教师安排好教学进度,报教导处审批备案。

  

  2、学期初教学计划的主要内容应包括:

  

  (1)按教学大纲要求,确定本学期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明确教材中渗透思想教育的指导思想。

  

  (2)分析研究教材,把握知能点,确定各单元的重点、难点。

  

  (3)设计基本教法和主要教学措施。

  

  (4)确定本学期教学研究的课题和教育教学理论学习计划。

  

  (5)安排学生实验,实习活动和课外活动。

  

  (6)安排教研组及教师本人文化业务学习进修互帮互学计划。

  

  二、备课

  

  1、备课首先要研究教学大纲,清晰教材知识点和重点、难点要在了解分析学生上下功夫,不备课不能讲课。

  

  2、备课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备教材:整体把握教材知识系统,各部分在整体中的地位,明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确定各章节,各部分的教学目的、教学目标。

  

  (2)备学生:全面细致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心态,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及启动学生自觉,互动学习的方法措施。

  

  (3)备教法:针对学生的特点,知识基础,设计适宜的施教方案,体现因材施教,设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教法,探讨选择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培养能力的方法。

  

  (4)备练习、作业与辅导:根据学生的实际精选练习、作业,基本要求是少而精,少而勤,批改、辅导注意抓规范性和成功率。

  

  (5)实验、实训教学:课前教师要做好充分准备,力求准确无误,既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要培养学生的动口及书面表达能力。每次实验实习结束,学生要写书面实验实习报告。

  

  (6)备德育和心理素质的培养:选择适宜的施教方案,紧密结合教材,诱导、启发、克服训导式倾向。

  

  3、教师要提前三天写出课时教案,教案包括教学目标、步骤方法,师生双边活动设计及内容、板书设计、练习与作业等。

  

  4、坚持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

  

  (1)同类学科教师每周进行一次备课交流。

  

  (2)根据学校要求可以写详细教案和略案。

  

  三、课堂教学

  

  1、教师进入课堂,要自然大方,仪态端庄,做遵守课堂规则的表率。

  

  2、课堂上始终注意组织教学工作,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心态、情绪,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课堂导入新课自然、利落、合理。

  

  3、让学生了解学习任务和目标,做到教与学协调配合。

  

  4、教师传授知识要准确,语言精练、严密、规范,有吸引力。传授知识一丝不苟。课堂上对学生严格要求,把握课堂节奏,提高学生的吸收率、巩固率和实操能力,提高课堂教学,实训效率。

  

  5、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艺术。

  

  6、调动学生的求知主动性,保护学生的进取心,尊重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学习习惯。

  

  四、作业与练习

  

  1、随堂练习和课下作业是帮助学生巩固和运用知能的必要措施。

  

  2、布置作业、练习要有针对性、目的性,要精选,避免随意性,杜绝题海战术。

  

  3、培养学生独立、按时、规范完成作业练习的习惯。

  

  4、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练习),记好学生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重视讲评,提高质量。

  

  五、课外辅导

  

  1、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必要补充,教师应抓住课余时间。根据不同情况有计划地及时给学生辅导,只管讲课,不抓辅导不可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2、辅导要培优,辅差,促中同时抓,使有余力的学生迅速提高,使底子薄基础差的同学打好基础,要在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能力上下功夫。

  

  六、实验、实训

  

  1、实验、实训教学是指导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手段。

  

  2、组织学生实验、实训,一定要严格遵守规则,注重学生安全,爱护仪器设备。

  

  七、成绩考核

  

  1、成绩考核包括平时课堂提问、单元、章节、期中期未考试,成绩考核要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做好卷面分析、总结、评估。

  

  2、试题内容要有针对性,不脱离教学目标,符合考纲要求。以“双基”内容为主,提高学生的能力。

  

  3、严肃考试纪律,考前教师不得泄漏考试内容,不得划考试范围,确保成绩的真实。